乾隆前期竹簧工艺达到高峰 系朝廷贡品
竹簧,又称“翻簧”、“反簧”等名,约创于清早期,系地方官作贡品献给朝廷的器物之一。竹簧是一大发明与创造,代表着古人的智慧,至乾隆前期竹簧工艺达到高峰。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将竹子去节去青,留下薄层的竹簧,经过煮、晒、压平后,胶合在木胎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刻饰各种图案。竹簧单独不能成器,所以叫做贴簧,里层必须有薄木质层或附贴于器物的表面。竹簧质地细腻,纹理清晰,其衔接紧密,接榫处毫无榫迹,被誉为“天衣无缝”,深受皇家及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如图所示这件清代竹簧福字鼻烟壶,木胎掏膛定型贴簧。壶体双面满工“福”字纹,采用竹簧工艺,纹饰做工精细,平雅素朴,雕刻手法精秀润细,铲地起线匀称严谨,粘结、镶嵌工艺精妙。“福”字雕刻与贴面有平有直、有弧有曲,且有棱角,黏贴难度大。先将竹簧枼薄如纸,始可转折胶合,技巧之精,制作工艺更是繁琐。这种工艺不仅显示了中国古代粘结、镶嵌工艺的特点,而且展现了高超的雕刻技术,使这一工艺以其独特而清雅的风韵,受到世人的喜爱。
剖析贴簧纹饰的工艺程序:是将薄层竹簧先雕后贴,贴后磨光,光后再雕。其雕法为用平口切刀切好刻面纹样的边线,然后用大小铲地刀铲地,使纹样突出在平面之上,继而在刻面纹样精心加工,细心修饰。其工之细,在于“挑地”,平地铲得平滑如镜,圆浑如规,线条挺括,刚劲有力。
鼻烟壶整体粘贴、镶嵌精腻,严丝合缝,无迹可寻,匠心之巧,无论从任何角度观赏都令人赞叹不已。这件竹簧鼻烟壶器物虽小,但彰显了古代竹簧工艺的制作水平,蕴含着独有的风格魅力和时代特色,收藏欣赏价值不言而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
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②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新购竹蒸笼的保养、使用方法 2017-05-07
- 坚韧的竹子—励志故事 2017-04-28
- 竹有十德 2014-09-15
- 成都画家独创草书画竹技法 2014-09-15
- “大黄鸭之父”携竹编“粉红猫”亮相上海 2014-09-15
- 竹神的神话传说 2014-09-15
- 筷子的长度为什么是7寸6分? 2014-09-15
- 让生活走进自然---竹文化元素扮靓青岛世园会 2014-09-15
- 戏说:竹文化与居住品味 2014-09-15
- 竹有保平安之用 201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