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搜货
低价买货
主站 分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竹初木偶 重返府埕

竹初木偶 重返府埕

发布时间:2014-05-15 查看次数: 1193次

据海峡导报报道 身着蓝色戏服的女子,婀娜多姿,双手舞起长长的红绸带;白面小生粉墨登场,迈着步子,摇头晃脑,时而撑伞,时而摇扇;红衣女子身材娇小,魅力十足,手舞腰鼓,尽展身姿……

  它们竟是巴掌大的木偶们。昨日,漳州竹初木偶艺术馆在漳州府埕文化特色一条街试营业,现场,夺人眼球的布袋木偶戏让市民大开眼界。

  徐竹初老人说,清朝,祖上在这里开木偶馆,数百年后,作为第六代传人,他又能再回府埕开馆,十分高兴。

  木偶世家:数百年后再回府埕

  走进位于府埕的漳州竹初木偶艺术馆,品种繁多的木偶让人眼花缭乱,有仅指甲盖大小的泥人,有拳头大小的木偶头,有手臂长的木偶,玩具、工艺品、艺术品、旅游产品等,摆满了每个柜子。艺术馆有两层,300多平方米,楼上是供市民欣赏木偶表演的场所,很是宽敞。

  徐竹初说,数百年前,祖上在府埕开了一家“成行成是”木偶雕刻作坊。作坊不大,出售的品种单一,主要雕刻菩萨和木偶,而木偶分两类,一类是小孩把玩的玩具,一类是演出的木偶道具。不过,当时木偶戏盛行,尤其是春节期间,短短的府埕内,摆上好几台木偶戏,也是坊间称的“斗戏”。

  解放初期,徐竹初满12岁,他也在府埕内摆摊卖泥偶。如今,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是福建唯一获此殊荣的民间艺人,也是全国木偶艺术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民间艺人。2014年,徐老75岁了,他乐呵呵地说,数百年后,木偶馆能够重新回到府埕,使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意义非凡,“只有将传统工艺进入市场,才能不断传下去”。

  表演艺人:展示木偶千姿百态

  昨天,除了身着五颜六色的戏服的木偶们出尽了风头外,5位年轻的演员,也出现在市民的视线里。

  21岁的卢雅兰,去年7月份刚毕业,如今正在漳州木偶剧团实习。

  读初一那年,因为兴趣,雅兰参加专业考试,考进漳州艺术学校的木偶表演专业,从此与木偶结下了不解之缘。

  表演课、雕刻课、形体课、台词课……每天都在进行。雅兰得学形体,也得学指上的“十个功夫”,施指、击指、推指、绕指等。再后来,雅兰就开始套着木偶练习了,“跟着不同的音乐,不同的锣鼓点,靠指力展示每个木偶的千姿百态”。

  雅兰说,木偶得生动、真实、形象,更重要的是讲究角度、曲线问题。“小生一跷脚,要有腰身,要有眼神,我们得控制他,让小生的眼睛看着脚,头要跟着转,这才能让他活起来。”

  6年的练功,让雅兰也曾随团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表演《大名府》。她说,马年的愿望是,能通过考试,成为漳州木偶剧团的一员。

  相关新闻

  春节到古城看传统工艺表演

  导报讯(记者 张韩丰)春节期间,古城新气象。短短一百米的府埕,就有22间店面对外营业。布袋木偶戏、漳浦剪纸、漳绣工艺……让你眼花缭乱。不单如此,还能买到蔡福美传统制鼓、八宝印泥、木偶礼品盒等漳州传统工艺品。

  正月十四,府埕有灯谜艺术节。年后,与徐竹初齐名的庄陈华,也将在府埕开木偶表演馆;唯一继承人郭美瑜的棉花画馆也将与市民见面。

  漳州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李海光副主任说,不仅有传统工艺,府埕也将有现代的气息,“晓风书屋打造成‘书店+书吧’,到时候,这里还会有文化沙龙”。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 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②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