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搜货
低价买货
主站 分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贵州赤水竹产业渐成新的经济支撑点

贵州赤水竹产业渐成新的经济支撑点

发布时间:2016-07-04 查看次数: 1573次
深秋时节,赤水竹海满目青翠。清风过处,竹影摇曳。竹乡风情不仅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新的支撑点。全市形成了以竹文化为主线的旅游、加工和饮食等产业。许多村寨的农民以竹为业,以笋生财,吃上了“生态饭”。
  赤水市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土壤,气候十分适合竹子生长。但由于对土地的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春耕一坡地,夏收一袋粮”成为生态环境恶化后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痛定思痛,赤水市委、市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上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提出了竹业强市的目标。以沿河、沿公路、沿风景区、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和小流域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为示范,带动全市25度以上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竹、荒山造竹工程。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全社会参与到以造竹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中来,发展公司参与、大户承包、联产承包、股份合作、租赁等多种参与形式,形成了农户投入为主体,国家补助为导向,信贷和社会融资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投资造竹体系。截至目前,赤水已发展到拥有竹林面积87万多亩,水土综合治理程度达80%以上,25度以上的坡耕地基本全部退耕还竹,小流域土壤侵蚀量减少70%,全市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赤水因此被国家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如今在赤水,一根价值只有2元钱的竹子,经过农村妇女的巧手编织,就成为在亚洲工艺品市场深受欢迎的“手工竹编中国书画艺术品”,升值到数千元。以竹类资源为基础的特色工业、生态工业有效拉动了赤水工业发展,全市工业总产值近5年来年均增长了17.3%,竹产业就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5%。
  现在赤水直接从事竹加工超过4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3%,参与退耕还竹的农户达41321户,占总户数的72%,农民直接销售竹原料收入1.725亿元,人均销售收入700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5元,竹林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558元。上年赤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4.99亿元,其中竹业总产值8.9亿元。
  赤水市目前已经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竹地板、竹胶合板、竹工艺品生产基地,产值达到7.2亿元。赤水市抓住退耕还林机遇,退耕还竹22万亩,改造楠竹低产林8万亩,使全市竹林面积达到50多万亩,成为“中国十大竹子之乡”。赤水市还利用竹子、瀑布、桫椤的原生生态环境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业,目前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6000万元。
  日前,记者从赤水市有关部门了解到,总投资31亿元的年产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自去年年底正式开工以来,目前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一半以上。项目一旦投产,竹农可直接获得收入1.6亿元,每年地方财政可增加税收1.5亿元,形成以生态竹业为契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双赢的新型产业结构。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 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②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