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搜货
低价买货
主站 分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盘点筷子的优缺点 什么筷子最安全

盘点筷子的优缺点 什么筷子最安全

发布时间:2016-11-14 查看次数: 1245次

无论是您在家中还是在餐馆,当您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是否留意到帮您传递美味的重要工具——筷子的安全?您也许会说,“我们家的筷子用了大半辈子了,这有什么可怀疑的?”没错,与一次性筷子相比,家用筷子不用担心硫磺熏蒸与漂白,不用担心对坏境的破坏。那么,您是否了解不同材质的筷子安全性也大不相同?您又是否知道筷子也有保质期,还有筷子的正确清洗、消毒方法您知道吗? 

筷子市场可谓丰富多彩,有木制的、涂彩漆的、塑料的、金属的、竹子的。买筷子讲究的是实用而不是外观,越天然越好,越本色越好。


木筷子:木质筷子使用天然材料,用时手感好。缺点是木质筷子质地较软,划痕多,容易藏匿细菌。

塑料筷子:塑料筷子轻便、光滑、好清理,但塑料筷子质地较脆,受热后容易变形,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彩漆筷子:涂彩漆的筷子,虽然很漂亮,但涂料中的重金属铅及有机溶剂苯等物质具有致癌性,长期使用危害身体。

不锈钢筷子:  不锈钢等金属筷子,结实、耐用,但不锈钢筷子质地硬、手感不好,传热较快,吃烫的食物时容易烫嘴。

竹筷子:竹筷子是最好的选择,竹筷子无毒、无害、环保,表面光滑纹理规整,不容易藏匿细菌,而且竹筷子本身有抑制细菌的作用。

家用筷子半年须更换

与一次性筷子相比,家用筷子更容易变质。家用筷子使用频率高,且长期用水洗涤,导致筷子的含水量特别高,很容易成为细菌生长的温床,如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等。长期将筷子摆放在橱柜内,则可能让筷子变质的几率提高五倍以上。一般来说,筷子使用半年就可以更新换代了。

专家提示,如果您家的筷子出现以下情况,建议您停止使用,更换新筷子:

如果筷子上出现非竹子或木头本色的斑点,表示该筷子已经发霉变质;如果筷子显得潮湿,或者出现弯曲、变形,则表示已受潮或搁置时间太长;闻一闻筷子,如果有明显的酸味,也表明其已经受到污染。

家庭成员专人专筷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庭吃饭时都是混用筷子,其实这样对健康非常不利。

据检测,一双不干净的筷子可能带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个细菌和病毒。人一旦使用了这样的筷子,容易染上相关疾病,如肝炎、痢疾、伤寒、急性胃肠炎等。餐桌上很多人用筷子夹同一盘菜时,这些病原微生物就会通过筷子传播,引起交叉感染。研究表明,我国将近一半人的体内存在导致胃病、消化性溃疡的幽门螺旋杆菌。而这些细菌大多是通过家庭传播的,筷子就是重要的传播介质之一。很多人认为,一家人吃饭就应该轻松随意,用不着使用公筷。但是病毒、细菌可不因为是一家人就不交叉感染了。恰恰相反,大多数感染性疾病患者都存在家庭聚集现象,也就是说感染给家人的几率更高。

因此,家庭中最好每个人使用材质、颜色、形状、长度有所区别的筷子,做到专人专筷。 

新买的筷子要洗三遍

新买的筷子需要去除筷子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积累的病毒和细菌,以及某些化学物质。可以先用自来水清洗干净,第二次再用洗洁精来洗,最后放到锅里,沸水煮半小时就可以了。

注意竹筷子要仔细刮掉细刺。新筷子有异味的话可以用醋泡半小时或用茶水煮半小时。新买的筷子上面商标粘胶有时难以除掉,用电吹风机吹热,就可慢慢揭下;还可以用打火机把商标胶贴略烤,让胶水遇热融化就能轻松揭下;揭坏的地方可用医用酒精(高度白酒、风油精也可)涂到粘胶上用纸或布就能擦掉。


筷子盒:每周清洗一次

有些人洗完筷子习惯湿淋淋地直接装入筷子盒,或用抹布把筷子擦干后装入筷子盒。其实,潮湿的环境正是许多细菌繁殖的温床,哪怕是少量的水渍。筷子经常“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会不可避免地染上细菌。

正确的清洁方法是:用流动的清水一双双慢慢洗筷子,清洗过后,把水淋干再放进筷子盒,而且干湿筷子要分开放,以免细菌交叉感染,同时每周要清洗一次筷子盒,经常进行消毒,以保证其内壁干燥卫生。需要注意的是,平时对于筷子的消毒也不要以为烫烫即可,一般来说,筷子要在100℃的沸水里煮5分钟以上,才能达到理想的杀菌效果。

筷子应放在镂空筷子盒中

日常生活中,选择竹筷和木筷的人显然占了大多数,但这两种质地的筷子如果摆放的方法不当,非常容易被细菌和微生物污染。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研究所副所长卢金星强调:“筷子应该放在镂空的筷子筒里,并置于干燥、通风的地方。”

在一次调查中,有18%的人将筷子放在密封的筷子筒或抽屉中,随便搭在碗上的人也占了8%。卢金星说,“这些地方环境潮湿,再加上很多人洗完筷子也不将其沥干,时间一长,竹筷和木筷就容易发生霉变,产生异味。即使肉眼觉察不出来,但筷子上面已经沾满细菌了。如果不经常更换,细菌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就会危害健康。”有数据显示,近50%的人体内存在致胃病的幽门螺旋杆菌,而这些细菌大多是家庭传播,筷子就是重要的传播渠道之一。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 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②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