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搜货
低价买货
主站 分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千年历史竹编制品走向国际市场后的困境

千年历史竹编制品走向国际市场后的困境

发布时间:2013-12-25 查看次数: 1728次
拥有3300年的瑞昌竹编是江西瑞昌传统民间最具代表性的手工技艺之一,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昨日和今日两天内本报记者冒着酷暑亲自探访了位于瑞昌市南义镇的田先敏先生。田先敏是瑞昌竹编技艺的当代继承人,南义竹编厂的厂长。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的环境与过去的生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导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发展的土壤逐渐改变,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面临发展和传播的困境。本报记者却了解到瑞昌竹编在田先敏老人的经营下,走向世界,行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瑞典、意大利和希腊等十多个国家,年销售额最高达700万人民币。


  他讲起竹编厂时最初的情况时说,2000年竹编厂就面临发展的困境,他想是不是该改变一下产品品种,扩大经营规模。抱着这个目的,2002年他自费参加了广交会。广交会是全国各种产品汇聚的一个平台,田先敏见识很多新的产品,竹火把、竹网格,这些新的产品一下子启发了他,开拓了他的思路,使他了解国际市场的需要。


  广交会之行是南义竹编厂的一个转折点,正是因为这次考察,田先敏了解了国际市场的需要。他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火把、竹篱笆、花钵花篮、飞禽走兽、礼品盒等多达100多种竹编工艺品,这些产品制作精美,经济环保,适应了国外顾客的需求。一批批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为了读懂订单,田先敏还学会了英语和计算机。田先敏的竹编厂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扩大规模,由最初的一个厂到现在的四个厂,拥有200多个工人。不仅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技艺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而且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地方人们的就业。说着,田先敏老人打开了办公室的玻璃柜,林林种种的奖奖状、奖杯和证书照亮了他的整个办公室。他告诉本报记者说2002年到2008年是竹编厂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最高销售总额达到700多万。


  在厂区里,田先敏向本报记者介绍了制作竹制品的技艺和程序。瑞昌竹编主要工序有去蔸、去稍、破竹、劈条、去篾黄、取层、拣篾、刮篾、煮篾等。整个编织过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主要由开头、立腰、编器身等环节组成。在田先敏的介绍以及工厂工人的示范下,竹编技艺的秘密被一点一点被解开。成品洁白而泛着光泽,田先敏解释说这是因为竹制品经过了漂白和烘干,才能散发出这么自然的颜色。竹编技艺不仅是一项技术而且是一项艺术。


  然而当本报记者问起竹编厂如今的发展状况时,田先敏老人面色一暗,他站在自己的工作室里,背后是琳琅满目的竹编制品,在夏日的强烈光线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田先敏说,现在由于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人民币持续升值,换汇率降低,以及国外国际形势也并不见好,竹编制品的卖价并没有因为成本的增加而增加,田先敏指着一个高达两米的竹火把说,这个现在才买一美元。里档外屈,这些状况对竹编厂的发展打击非常大。而且,城市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向城市涌去,竹编厂的招工也越来越难。他说,现在自己已经65岁了,年龄越来越大,却没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把竹编技艺传承下去,以后厂子的发展很难说。


  古老的竹编技艺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这是如今悬田先敏心头的一个问题,现在也成为我们心头的问题。田先敏老人不排斥外资企业资金的注入,只要有合适的人合适的项目,这也是可以的,他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 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②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