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搜货
低价买货
主站 分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不卖产品,只看创意

不卖产品,只看创意

发布时间:2014-05-08 查看次数: 932次

为期4天的第六届中国义乌森博会今天落下帷幕。今年我县共有5家竹制品企业抱团参展。展会期间,哪些竹产品受到客商的喜爱?企业如何推陈出新开拓市场?与周边县市的同行们相比,可以从展会表现上看到哪些不足?

 

  展会开幕当天,记者和安吉展团共赴义乌,一起看、一起逛、一起分析。

 

  客商看什么 从买产品到要创意

 

  刚在杭州的创意设计大赛上拿了大奖,安吉亚斐灯具厂又带着得意作品来到了森博会,为客商呈现一场竹子创意灯具的视觉盛宴。

 

  “带齐了吊灯、落地、吸顶系列,椭圆、鱼篓、鸟巢等各种样式的都有,凡是家庭装修领域的,在我们这里可以买到。”企业负责人周文国介绍,今年新开发的吸顶灯尤受追捧,一位来自福建的客商看了一眼就立即下了10个款式单子。

 

  卖竹子卖出新花样,不仅仅只有亚斐。安吉东荣竹木工艺厂的8款全竹家具,是5家企业展览面积最大的。在这里,客商可以挑选竹餐桌、竹衣柜、竹床,分为成人、儿童两个系列。“要不是展会人员介绍,还真不能看出是用竹子做的。”客商们在洁家竹木点评原竹餐桌时说。

 

  球龙袜业带来的竹纤维袜子、内衣、毛巾等日用品,其他参展企业带来的竹制量尺、竹篮、竹明信片……安吉展区上,已然成了竹子创意的“海洋”。

 

  县林业局产业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参展的5家企业,带来的竹产品有着互补性,整体组合就形成一套全竹家居。“我们参展的观念在变化,卖的不是产品,是创意。”该负责人表示。

 

  企业“赚”什么 觅得市场新商机

 

  森博会已开办了六届,每一届我县的竹制品企业都踊跃参加。在这个堪称林业“奥运会”的大平台上,企业到底“赚”了什么?

 

  六届展会中,洁家竹木一共来了三次,展会也见证了洁家的成长。起初,洁家竹木参展以板材、根雕产品为主,2012年研发的原竹家具产品成熟并形成系列之后,竹家具开始成为参展主打。“我们看中的是展会客商中的潜在客户,通过森博会平台,可以寻找新的商机。”负责人徐岩坦言,义乌离东阳很近,东阳以红木家具为主,相信买红木的客商也会喜欢竹家具。去年参展,龙泉的一位客户当场下了20万元的订单,之后双方还成了长期合作伙伴。

 

  同样参展了3次的亚斐灯具有着同样的想法。“每一次展会,都是一次自我推介的机遇。”周文国表示,企业第一次参展时只有“可怜”的2个品种,今年却达到了200多款产品,这些新款新样要通过森博会这个推介平台让更多的客商知晓。今年展会的第一天,来自埃及的一位客商点名要了亚斐的200多只灯具。“这展会第一单看起来可以发展为一个潜力巨大的长期客户。”

 

  和洁家、亚斐这些义乌森博会的“常客”不同,东荣竹木是今年森博会上的新面孔。“产品体系变了,现在以开发民用家具为主,企业每年至少要参加3到4次各种展会,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拓展企业的客户群,现在30多家经销商已遍布山东、河北等地。”企业主潘晓荣说,企业3年前从外销转为内销,民用家具的内需很大,森博会这个大平台会让企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企业的想法也道出了竹产业市场转型的精髓。创新实践终须走向市场,展会则是连接市场最宽阔、最便捷的桥梁。

 

  产业学什么 不断增加附加值

 

  同台竞技,比的是产品、营销、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企业智慧。一次展会,对企业来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商战,比对分析后总有可学之处。

 

  “企业在推广品牌、拓展市场的同时,还在看同行们做什么,我们也在学习、观察,想要抓住些什么。”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能从展会中反思、学到些什么,也是参展的目的。

 

  从2008年的首届至今,在这样综合性极强的盛会上,我县参展企业趋于稳定,从规模、类型上走向成熟,从展会上抓到了不少商机。县林业局产业科董敦义表示,关键是逐步走上了量少质高的精致化展示道路,参展企业由原来的21家、15家到今年的5家,布展从原来的普通标间到现在的特装标间,展品从竹地板竹凉席等大众产品为主到如今的全竹家具、竹日用品等。

 

  “多次参展,总结提高,才会有所改变。”董敦义认为,看看别人,反思自身,就可以走出符合自身特色、需求的展会线路,为林业产业的转型发展奠定基础。他说,从历届展会透露出的市场风向来看,安吉林业企业当前的首要任务还是要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敢于科技创新,以创新实践催生新的产业增长极。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 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②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