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搜货
低价买货
主站 分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竹制品串起竹炭产业链

竹制品串起竹炭产业链

发布时间:2014-04-21 查看次数: 998次
 【中国木业网


    竹纤维加工成被子和衣服;竹木生产出家具、凉席;竹子根部提取竹醋液……我县有35万亩竹林,普通的竹子在这里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也寄托了普通市民对金山银山的期盼。

  
    “光是一棵竹子,就能看到养生品牌中的‘五养’。”县林业局竹产办主任翁益明说,竹笋是食养,竹醋是药养,种出好竹子的好山好水能让人得到水养和体养,而融入了汤显祖劝农文化,则是文养。

  
    竹子带来舌尖上的美味

  
    前几日,记者在三仁畲族乡十三都村见到了68岁的竹农包根基。自《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包根基一下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人,但他还是和往常一样劳作。“闲不下来,雨后的晴天正是挖鞭笋的好时候。”说话间,包根基已经披上蓑衣,迅速钻进了一片竹林。几分钟后,他拿着一根一尺多长重约0.25公斤的鞭笋穿出竹林,笑着说:“这根鞭笋可以卖3元钱。”

  
    包根基如今是北京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形象代言人,代言“老包牌”遂昌冬笋及相关餐饮、文化、旅游活动。提起竹笋,包根基说得头头是道:“遂昌的笋是‘黄泥白笋’,颜色好看,吃起来味道鲜甜。”包根基说,这是因为遂昌山好、水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竹农就不用农药。

  
    现在,包根基种了100亩竹林,平均每年每亩能出200斤左右冬笋和上千斤春笋,夏天还能挖些鞭笋。他家的笋除了供应给当地农贸市场,生产油焖笋、笋罐头、笋干等食品的企业,还销售到全国各地。“家乡竹笋名气大了,乡亲们收入也就多了。”老包对竹产业增收致富,充满信心。

  
    竹制品串起竹炭产业链

  
    在我县,竹子最出名的用处,莫过于竹炭。从15年前用一根竹子成功烧出竹炭,到如今成为全球最大的竹炭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我县已开发出竹炭七大系列300多种产品,占据了国内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我县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竹炭产业链。

  
    走进上江占地300多亩的竹炭产业集聚区,宛如走进了竹炭产品的“大观园”。竹炭食品、污水治理、新型环保材料、空气净化等多个新型高端领域产品在这里都能找到。我县研发出的各类竹炭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家居、办公、日化美容、汽车、医药等10多个行业。

  
    目前,我县54家竹炭加工企业中有省级龙头企业3家、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2个。集生产研发、应用展示、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竹炭产业园区,成为了全国首个以“炭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而中国竹炭博物馆则成了区域旅游亮点。

  
    竹林资源带动乡村旅游

  
    竹子全身都是宝。三仁畲族乡村民招待游客最高档的宴会是“竹笋宴”,鲜笋、笋衣、笋干样样美味,连宴席上的餐具,也样样取自原生态的竹子。

  
    和吃紧密相联的是玩。近年来,我县正全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不断升温的旅游市场,给我县竹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以竹林资源为依托的农家乐和笋竹旅游产品大量涌现。连绵百里的竹海、高山休闲农业体验,都让来自大城市的游客兴奋不已。

  
    靠近三仁的大田村,大打农家乐招牌,村里的农家乐从2010年的9家迅速发展到44家。汤溪八景农家乐摆放着不少农特产品,老板娘傅利青说,她家一年要接待1万多人次的游客,这些农特产品在外地游客眼里,可都是宝贝,农家自制的笋衣、笋干颇受游客亲睐。

  
    在我县,竹子涵盖了三产,并且有效整合了三产。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着力将我县的生态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竞争优势,为青山绿水寻找新的增长点,努力在发展生态经济中实现强县富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 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②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